经手2W+案例,出轨治理,婚恋救助,魅力脱单实战派!
不讲理论,只给正确的干货!(加微免费详细梳理分析)
身边的人得了抑郁症,我该如何帮助TA?
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 日期:2021.04.29  ⊙ 浏览:11543次  ⊙ 来源:壹生有你

  

  据世卫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亿多人患有抑郁症。也就是说,大约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抑郁症咨询者。

  在日常工作中,导师经常听到如下的提问:

  “老师,我的好朋友得了抑郁症,我知道这个消息后一直很担心,我愿意尽我所能去帮助TA,但我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恰当的,生怕一不小心做错了。”

  “我的恋人得了抑郁症,TA推开了所有人,现在只剩下我了,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助TA战胜病魔?”

  当身边的朋友或者亲人深陷抑郁症的痛苦时,或许你会很想帮助他,但是总是容易走到误区里。

  

如何帮助有抑郁症的人

 

  ➊、常见的关于抑郁症的认识误区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对于抑郁症的认识误区,看看你是否踩雷了:

  误区➀:以情绪表现来判断对方是不是患上了抑郁症。

  通常,大家会认为平时“有说有笑”的不会得抑郁。这里的第二张图片是卓别林,他是世界公认的喜剧大师,但他被抑郁症困扰了一生。

  事实上,很多抑郁症咨询者特别在乎别人,哪怕自己已经深陷痛苦,还会在人群中以微笑示之。如这里的第三张图片,参加奇葩说的马薇薇,一直给人的感觉是乐观,泼辣,经常放肆大笑,一般人很难将她和抑郁症联系在一起。

  所以,请大家千万不要以某个人外显的情绪表情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得了抑郁。

  误区➁:认为抑郁症不是什么病,就是“懒”“作”“想不开”。

  抑郁咨询者生命能力很低,显得很懒,不想动,原本勤快利索的人现在变得无所事事,不想做事、不想上学、不想上班、不想活动,不要以为TA真的就是懒散,其实那是疾病的症状。

  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不了解抑郁症的家属这样责怪病人:“你就是作,有吃有喝还有钱花,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其实,抑郁症往往是外人难以理解的“想不开”,绝对不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也绝对不是“只要自己想开点就会好”那么简单。

  所以不要对抑郁症咨询者说“开心一点”、“想开一点”这种话导致TA抑郁的并非心情,而是活力的丧失。事实上,绝大多数抑郁症咨询者“开心、想开”的精神调节“开关”已经失灵了。

  误区➂:认为只要出去散散心,改变环境就会好了,不用治疗。

  有人认为,抑郁症既然是心情不好、情绪低落,那么改变一下环境,让心情好起来就可以了,不用治疗。

  我们一般人在学习、工作疲惫时,往往会选择洗个热水澡、逛个街购个物等方式来缓解,最多就请个假,休息一段时间就能重新回到学习和工作的状态。

  但是,抑郁症咨询者却无法靠休息恢复精力,如果此时继续高强度的学习或工作,对病情将更为不利。所以当他们说累了,那就是真的累了,那是身体的疲惫不堪和心累!

  当抑郁的人觉得自己有病,作为亲人和朋友你应该感到庆幸,至少他们能意识到自己有病,就有去医院治疗的可能,这样离康复也就不远了。

  作为身边的重要他人,如果一味否认现状,拒绝就医,那么,随着抑郁的加重,很多人会经历从“不开心”到“不想活”的一个转变,拖到最后,只会加大治疗和康复的难度。

 

  ➋、帮助身边抑郁症咨询者的基本技能

  ➀:了解抑郁症的基本知识

  我们都知道,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愉快感缺乏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

  在这里,导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抑郁症的科普片,叫《我有一只黑狗,它的名字叫抑郁》,讲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大家可以从各个视频网站搜索得到。

  还有一本同名的漫画书《我有一只叫抑郁症的黑狗》,书中还包括第二部分“与黑狗一同生活”,是献给抑郁症的看护者们的,大家可以买来看看。

  ➁:知道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前段时间刷到一条新闻,说的是郑州大二男生持刀自伤致死,报道称,老师和家长都知道这个孩子早已患上抑郁症,精神恍惚,睡不着觉,无法正常上课,但是却只是日常关注,没有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没有就医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最终发生了这样一起悲剧。

  在这里,可能有些读者会好奇,怎样才能有效治疗抑郁症呢?

  《我战胜了抑郁症——九个抑郁症咨询者真实感人的自愈故事》一书的作者格雷姆﹒考恩在对4064位抑郁症康复咨询者进行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找出了抑郁症咨询者最需要注意的4个关键问题,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他们是:

  建立能够提供更多情感支持的社交网络。

  当一个人处于抑郁状态,和别人交谈是TA能做的少数最有用的事情中的一件。要想最终康复,获得一个有效的支持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恋人、好朋友都可以成为这个有效社交网络的组成部分。

  找到精神健康领域的优秀的专业人士。

  在这里,那些从严重的抑郁症中康复的人经常会提到:他们本该早一些向专家寻求帮助。优秀的专业人士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一般而言,对于中度以上的抑郁,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两条腿走路效果会更好。

  找到一份有意义的工作。

  这里讲的工作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谋生的手段,它可以是某些志愿者工作。抑郁症咨询者特别重要的是生命力火花被掐灭了,没有生的力量了,因此从事一份有意义的工作,让抑郁症咨询者感觉到丰满、生动、踏实,是踏上康复之旅非常重要的一步。

  将锻炼身体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行为融入日常生活。

  在咨询的时候,导师一般都会询问咨询者运动的情况,建议每天步行尽可能达到6000步,也鼓励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锻炼可以改善心境,提高活力水平。所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设定适度可行的目标并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是帮助抑郁症咨询者康复的关键方法。当然,调查结果也显示,没有任何一种疗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能够让人以最快的速度康复。所以考虑多管齐下的策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➂:懂点抑郁症的用药常识

  有些人医院也去了,药物也开了,但是服用了2-3天之后,觉得没有效果而自行停药。在这里需要给大家做一个科普,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起效是需要时间的,通常需要2-4周,而不是立竿见影的,坚持服用,才可以看到显著的效果。

  有些人因为顾及药物的副作用而不敢服药。应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总体而言,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小。我们不能只盯着“副作用”而忘了“主作用”。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种类繁多,副作用也因人而异。一般而言,2周以内身体稍有不适属于药物的正常反应,身体适应之后副作用自然会减轻,若2周以后仍有较大的身体反应,可以在复诊的时候向医生提出,考虑更换药物。

  最后,需要特别交代的是,抑郁症是一个特别容易复发的疾病。所以,待症状消除之后,切不可自行停药,而是需要一个巩固期,然后随医嘱逐步减药,以免引起复发。

  ➃:注意识别复发先兆,观察并防范危险行为

  作为家人,要定期带抑郁症咨询者复诊,使医生连续、动态地了解咨询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应注意复发的先兆,如TA持续失眠1周以上、情绪波动、既往症状再次出现、拒绝服药等,此时要及时就诊,做进一步的观察和处理。

  家属应重视与咨询者的沟通,及时观察其病情变化,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若咨询者因精神症状影响,出现自伤自杀、伤人毁物、外走等风险时,应保证专人看护,尤其外出时要有家属陪同,必要时考虑住院治疗。

 

  ➌、陪伴抑郁症咨询者的高级技巧

  正如前面所提,“建立能够提供更多情感支持的社交网络”是让抑郁症咨询者康复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就是提供高质量的陪伴。

  ➀:处理好自己的焦虑,提供安静的陪伴

  有些人因为不了解抑郁症,所以当身边的人得了抑郁症,会感到焦虑。有的可能会担心跟抑郁中的人说话要负责;有的可能担心自己不知道该说什么,每每开口都是强行尬聊;还有的害怕从中将看到自己的黑暗面,很怕自己得抑郁症。

  如果是这样的话,首先需要处理的是自己的焦虑,否则因为自身焦虑而引起的各种安慰,如“你应该看到好一面”“你太敏感了”“你想太多了”只会起到反作用,这样还不如不陪。

  给予抑郁症咨询者最好的帮助方式莫过于陪在TA身边,静静地听TA说,传递出“你对我很重要”“我愿意聆听你所有的苦恼”的态度。

  ➁:尊重咨询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你可以用正常的语音、语调与抑郁症咨询者说话,不需要因为对方抑郁就刻意用沉重的语调说话。你也可以聊聊与抑郁无关的事,不要开口就是“你吃药了吗?”你还可以邀请他们以某种方式参与你的生活,如邀请他们一起去散个步,一起吃顿饭。

  如果你想提供社会支持,请明确说明你能做的和做不到的。“有需要可以随时找我,但是我可能没法儿及时回复你,但我方便的时候一定第一时间和你联系。”不为此承诺什么也无可厚非,或者明确界限后,提供一个小小的承诺。给对方一些自主感,并事先取得对方的同意。

  如“我想了解你的情况,我可以每天打个电话给你吗?还是每天给你发短信,然后一周给你打一次电话?你觉得怎么更合适?”这样的表达能让TA感受到被爱,如同黑暗中给他们指引方向的一盏明灯。

  ➂:耐心等待,不要太把消极反馈当回事儿

  当你提一些你认为好的建议时,对方可能会拒绝,你会受挫。因为当一个人处于抑郁时,会坚信自己注定做什么都将失败,会觉得每个人都讨厌我之类。无论多少人劝说不是这样的,一概不会相信。你可以让TA知道你是在乎TA的,并不把TA的拒绝放到心上。

  耐心是对关心的人最有力的支持,当你耐心对待关心的人时,你在释放一种信号,告诉他们不管多久,不管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治疗,或从发作到恢复要经历何种困难都不重要,因为导师在你身边。

  总之,作为身边的人,允许TA目前暂时沉没在深深的抑郁中,并在同时与TA这个人产生真正的联结,保持足够的耐心,这是导师能给予抑郁症咨询者最好的陪伴。